刘坤:2018年审计“利剑”主攻这些方向:登录查看更多历史
刘坤:2018年审计“利剑”主攻这些方向⛅《登录查看更多历史》🤵要不折不扣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路线贯彻落实好,这一点是不能动摇、不能变化、不能商量的,需要固化下来,这就要求在政治上高站位,自觉与中央对表,确定方向、看准对齐。
(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社会治理理念的科学化、结构的合理化、方式的精细化、过程的民主化,以科学完备的社会治理制度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于引领地位。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要聚焦于这一目标,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次,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才能更好地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勤的本义就是劳累,辛苦。《汉字字源》上说,勤,其字形左边为“堇”,表示字音,而且“堇”还有黏土的含义,这是说在黏土地上劳动很辛苦;右边为“力”,从字形上看好像农具,这里有用力之义。《说文·力部》上也说:“勤,劳也。从力,堇声。”从力,也表示艰苦用力之意。《汉字源流字典》认为,凡从勤取义的字皆与劳苦等义有关。另外,在传统的典籍文献中,“勤”也基本上都是用“劳”(此处指劳苦)来释义。如《诗·周颂》上说:“文王既勤止。”毛传释为:“勤,劳也。”《书·召诰》上说:“我非敢勤。”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引《说文》释为:“勤者,劳也”,等等;在现代语境中,“勤”“劳”并用,既指要勤于劳动,又蕴含着吃苦耐劳之义。
随着中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一个个新鲜事光临中国,一个个惊喜“牵手”千家万户。这些特别的“民生新获得”,续写开放故事,记录开放时代。,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机制,劳动力市场应平衡好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关系,过度灵活和过度稳定都不利于劳动力市场有效性的发挥。
积极扩大就业,为提高收入提供保障。就业是减贫、增收和缩小收入差距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把每个人的努力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最可持续的途径。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释放了劳动力市场活力,使城镇就业人员迅速增加,城镇就业比重2014年首次过半,2018年进一步提高到56%。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迅速增长,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占比从1978年的0.2%提高到2018年的83.6%。上世纪末,伴随国企改革、减员增效,我国在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同时,制定实施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培训补贴、就业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1998—2005年促进全国19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就业总量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的局面,我国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业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都在1300万以上。广大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从“隔离型”创新向“融合型”创新转向。所谓“隔离型”创新,是指仅仅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限定在政府管理范畴,通过政府职能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以及政府工具变革等途径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模式。毫无疑问,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导力量应当是基层政府,但却不能因此而仅仅将社会治理创新锁定在政府管理创新的范畴。治理本身就有社会网络治理的意涵,是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面对面的合作方式组成的网络管理系统。它强调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协作的集约化管理。虽然在治理网络中“政府是主要的行动者”,如果基于此,便仅仅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视为基层政府的管理创新,那么事实上也就是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做了泾渭分明的区隔,这自然不利于充分利用社会各方治理资源。现实中,“隔离型”社会治理创新现象并不少见。要实现各领域创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就必须破除将社会治理创新视作政府管理创新的“隔离型”创新,实现向政府与市场、社会合作的“融合型”创新转向。这需要在发挥政府“掌舵把向”作用的前提下,鼓励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就各类触手可及的社会矛盾处理、社会事业发展以及社会福祉共享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自主的治理“创新”。涉及政府职能调整、流程再造、制度变革等方面的问题,由政府统筹解决,其余的应全权交由市场与社会。这样做有助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市场社会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格局。实现“隔离型”创新向“融合型”创新的转向,将会极大地释放基层社会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热情,为在节约公共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注入持续的动能。
当前,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局势波诡云谲,国内全面深化改革面临众多考验,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群体与群体之间的隔阂与交流并存,由于隔阂而导致的潜在矛盾冲突日趋增加,加强各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尤为重要。这是一项可以大大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的工作,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基础工程。一是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关键是树立整体效能理念,突出一体化运作。要立足整体防控、协同防控、精准防控,建立健全平安中国建设协调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工作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二是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治理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中,是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要坚定不移走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之路,创新完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制度机制,织密社会治安的天罗地网。三是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新形势下,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关键是要坚持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要打造点线面均衡布局、网上网下交汇融合、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提高立体化水平。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开展防控工作、以法治方式解决治安问题,提高法治化水平。着力培养专业思维、专业方法、专业技术,以打击防范专业化应对违法犯罪职业化。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提高智能化水平。
应该看到,做好扶贫工作,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未来,除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比如,提供公共品、建设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亦应切实发挥市场的作用,更好引导社会力量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比如,找到规模虽小却有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为贫困地区和群众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由此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打造不返贫的坚实保障。,“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編輯:杨玉梅】
相关新闻
- 华益声:中国勇于担当的大国胸怀 2023-06-06 05:09
- 张立群:8月制造业PMI回升 经济稳中趋升态势延续 2023-06-06 05:27
- 迟福林:抓住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机遇 2023-06-06 05:33
- 冯建龙:金融工作要辩证统筹“活”与“稳” 2023-06-06 05:03
- 宁吉喆:努力开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新局面 2023-06-06 05:37
相关新发布
- 民生实招释放更多红利 2023-06-06 05:14
- 张立群: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关系 2023-06-06 05:41
-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三农”问题 2023-06-06 05:18
- 刘坤:争当国际标准的引领者 2023-06-06 05:04
- 陈宝森: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 2023-06-06 05:51